阴雨天窝在家里读刘以鬯先生的小说,权做思想的散步。刘以鬯是王家卫的文学老师,他的《花样年华》《》等电影,都是受了刘以鬯小说《对倒》《酒徒》的启发。
我手上读的是刘先生的《迷楼》。是一本集子,包含了3篇中篇、15篇短篇和12题微型。今天想给大家推荐的是其中之一中篇《蟑螂》。
读刘以鬯先生的《蟑螂》,很自然地想起卡夫卡笔下的格里高利,但是我要说刘以鬯此文比卡夫卡之《变形记》更蕴涵丰富。
如果说《变形记》是在以销售员变成虫子来揭示人类的异化的话,刘以鬯之《蟑螂》则是通过好多个蒙太奇般的镜像,观照生命的意义,存在的意义。
蟑螂是小说贯穿始终的东西,但蟑螂不只是一个害虫,也是一个生命的隐喻,有时从某种意义上看作人类的一种隐喻也未尝不可。包括主人公一开始欲杀蟑螂而后快,最后却饲养起了那只断腿的蟑螂,也是一种可怜它经历的磨难使然,其中不能不说是把蟑螂看作了自我的一种投射。
“处在蟑螂的包围中,比掉入深渊更可怕。他有勇气接受死亡,却没有勇气继续生存。”
小说主人公曾与蟑螂,在现实与梦境中权力对倒。在现实里主人公权力无尚大,可以生杀予夺,在梦里蟑螂却成了巨兽,形势逆转。通过这种对倒,展现出生命在面对权力时的渺小、生命本身的无常、生命对权力的滥用……
如果只是一则这样的梦境故事,小说则显得单薄,力道也远远不够。所以,作者又通过一个中了马票朋友的跳楼、澳门赌光三块钱的妇人之跳海、自己祖母断了双腿依然对生之渴望……等等故事,像蒙太奇般地并行排列到读者眼前,产生出一种不可名状的互相映照效果。
这种奇妙的蒙太奇写法,令人有如在看戏,画面感极强。不但故事蕴涵丰富,文笔更是流畅奇特,毕竟文学之高度不单单是以故事计的。
作者在讲述故事的同时,还夹叙夹议,表达了不少对人类、文明和生命的看法与疑问。比如作者怀疑地球亿万年的历史中,曾经有过多次文明的诞生和毁灭。作者在叹息个体死亡后,整体继续生存。这生存,对死去的个体,究竟有何意义?作者在臆想人类毁灭的方式,是核弹还是细菌弹……
作者还引用艾略特的说法:世界并不是砰的一声就结束的,它将在抽抽噎噎的呜咽中结束。
作者也引用爱因斯坦说的: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将动用什么武器,但是我可以断定第四次世界大战必将以石头做武器。
……
要知道,当代人所谓“故事”,实乃一切文学之最低级别。《蟑螂》有着更高的追求,它在语言、细节、抒情、幻境与叙事等方面都孜孜以求。
就在这一切的共同作用下,我在刘以鬯先生营造的氛围中,像看了一出新浪潮电影、一部有声诗歌、行为艺术、甚至装置艺术。
虽然我分不清这是小说还是以上哪种艺术,却像主人公一样,不断地重新思考起生命的意义,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