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沙尼亚地处欧洲东北部,位于波罗的海东岸,东与俄罗斯接壤。前苏联时期,爱沙尼亚是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年独立以后实行市场经济,成为全球最自由开放的经济体之一,年加入欧盟,年加入欧元区。年,爱沙尼亚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二十多年来两国经贸关系稳步发展。
一、爱沙尼亚国内基本情况概述
1.1自然环境
爱沙尼亚位于欧洲东北部,国土面积平方公里,边界线长公里,海岸线长公里。它的西面是波罗的海,东接俄罗斯,南临拉脱维亚,北面隔芬兰湾与芬兰、瑞典相望。总人口为.2万,其中城市人口占到67.8%。首都塔林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集中了全国30.8%的人口,以信息技术产业闻名于欧洲,被誉为“波罗的海的硅谷”。其他较大的城市还有塔尔图市、纳尔瓦市等。在自然资源方面,爱沙尼亚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达到48%;油页岩储量也很丰富,是全国电力的主要燃料。
1.2政治环境
爱沙尼亚实行多党制和议会民主制。改革党、祖国联盟-共和党和中间党等是国内的主要政党,它们之间的党派斗争激烈,但是基本上在法制框架内进行。议会为一院制,共设个席位,议员任期4年。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任期5年;总理则由总统提名,议会任命。司法机构分为三级,分别是最高法院、上诉法院、城乡地区法院。有终身制大法官由总统提名、议会任命,他的主要责任是监督、仲裁议会和各级政府颁布的法律是否符合宪法。
从总体上说,自从年恢复独立以来,爱沙尼亚政局保持稳定,社会秩序良好。现任总统托马斯.亨德里克.伊尔维斯主张对内实行市场经济,对外发展与西方的关系。
1.3社会与文化环境
爱沙尼亚境内有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爱沙尼亚族,占到全国人口的68.7%,其他民族还包括俄罗斯族、乌克兰族和白俄罗斯族等。其中爱沙尼亚族多信仰基督教,而俄罗斯族则主要信仰东正教。但是总的来说,相比于欧洲其他国家,拥有宗教信仰的爱沙尼亚人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算高。爱沙尼亚的官方语言是爱沙尼亚语,同时,英语和俄语也被广泛地使用。
在科技方面,爱沙尼亚在信息技术、IT领域技术水平先进。根据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和中国驻爱沙尼亚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编写的版《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爱沙尼亚》信息显示年,它的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到GDP的2.12%,超过欧盟平均值,而且科研总体实力在世界排名达到第二十五名。与之相应,爱沙尼亚国民的受教育水平在欧盟当中也处于领先地位,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7.9年。在医疗方面,爱沙尼亚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险体系,只要居民正常缴纳社保和医疗税,就可以享受免费医疗。在年底,已经有96%的居民享有医保。
成立于年的爱沙尼亚工会(Talo)致力于在会员、政府和雇主之间协调解决会员的工作、酬劳、社会保障等问题。爱沙尼亚治安状况良好,政治局势和社会秩序稳定,不存在反政府武装,也没有发生过恐怖袭击。
二、爱沙尼亚外交关系概述
自从年恢复独立以来,爱沙尼亚对俄罗斯保持距离,直到新世纪以来两国关系才开始缓和。但爱始终重视和波罗的海及北欧国家的传统友谊,并且致力于加强和欧美的关系
出于国家安全、民族情绪的考虑,爱沙尼亚始终奉行疏俄、防俄的政策,但是两国之间经贸联系、人员往来从来没有中断,因而近年来爱沙尼亚也开始尝试改善两国关系。标志性的事件有,年,爱沙尼亚总统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二战胜利活动;年,两国外长签订陆地及海上边境条约,解决两国长达二十三年的边境争端,这是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重要一步。年底爆发的乌克兰危机成为又一个转折点,使得两国关系再次陷入紧张。
爱在奉行疏俄、防俄政策的同时,另一方面则加强对美国和欧盟的关系。爱沙尼亚把美国视为战略盟友,寻求美国在对俄关系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支持,同时也支持美国在阿富汗的政策。作为新入欧盟的国家,爱沙尼亚在执行欧盟各项政策上堪称典范。它支持欧盟的一体化和进一步东扩,同时积极地参与其他各项事务。而欧盟也给予了爱沙尼亚大量援助资金,帮助它新建和改造环境、教育、医疗、科研和交通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对爱沙尼亚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对于中国而言,自从年和爱沙尼亚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政治互信日益加深,互利务实的合作也不断扩大。凭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势,爱沙尼亚和多家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在相关领域开展合作。除去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合作之外,双方的文化交流也不断升温,例如年塔林大学成立了孔子学院。
三、爱沙尼亚国内宏观经济环境
21世纪以来,尽管几次受到世界经济形势波动的影响,但爱沙尼亚经济在总体上表现强劲。在-年,爱沙尼亚经济以平均每年7%的速度高速增长,是欧盟经济增长率最高的三个国家之一。但是在-年,由于世界经济动荡,加上本国内需下降、出口增速减缓等原因,爱沙尼亚经济增速放缓,乃至衰退,是全球受经济危机冲击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在年,爱沙尼亚经济回升,GDP实际增长2.6%。在年,这一数字升至8.3%,使爱沙尼亚成为当年欧盟GDP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在之后两年,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爱沙尼亚经济增速下降到4.7%和1.6%。年,GDP增速缓慢回升,比上年增长2.1%,达到亿欧元。
爱沙尼亚的人口规模在-年持续增长,但是在-年开始下降。根据爱沙尼亚统计局数据显示,在年1月1日,爱沙尼亚的人口为.万,比上一年度减少人。
爱沙尼亚的通货膨胀率在-年从5.0%逐步下降到0.6%,随后开始上升在年4月份达到11.6%。之后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这一数字迅速下落,在年10月达到谷底-2.1%。在年以前,爱沙尼亚从经济危机的影响中稳步恢复,通胀率也随之迅速回升,达到5.1%。年,爱沙尼亚加入欧元区。随后欧债危机爆发,爱沙尼亚通胀率再次下降,在年底降至0.1%。
爱沙尼亚经济的支柱产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业。根据爱沙尼亚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年这几个行业的产值分别占到GDP的16.0%、7.1%、10.5%和8.0%。除此之外,爱沙尼亚的电信和IT业在欧盟中居于领先,为全国2.6%的劳动人口提供了就业岗位。得益于近半的森林覆盖率、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古迹和阳光灿烂的海边胜地,爱沙尼亚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旅游,其中亚洲游客逐年增加,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四、爱沙尼亚投资环境一览
4.1爱沙尼亚贸易投资环境
爱沙尼亚的贸易投资环境总体上良好。自从年恢复独立以后,爱沙尼亚政府有效地控制住了转轨初期的混乱局面,奉行自由贸易政策,且政府运作透明,成功使本国经济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在全球个国家和地区中,爱沙尼亚的竞争力排第29名。而由“华尔街日报”(theWallStreetJournal)和美国传统基金会(HeritageFoundation)发布的年“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则把爱沙尼亚排在个国家和地区当中的第8位,比上一年度上升三位。
就基础设施而言,爱沙尼亚的基础设施良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善,有一定的投资空间。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爱沙尼亚在欧、亚中转运输中占有重要位置。在陆路运输中,货物主要通过铁路运输,而公路则承担了90%以上的客运,其中将近一半的货运量是来自其他国家的中转过境物资。而塔林港则是海路运输当中最重要的客货集散地。在通信方面,爱沙尼亚的电信企业都是外商投资的合营企业,移动电话普及率高,人们广泛使用互联网服务,美国自由之家(FreedomHouse)在年的全球网络自由度测评中把爱沙尼亚排至全球第二。
而爱沙尼亚基础设施所面临的问题包括部分公路严重老化,电力资源过分依赖油页岩,供暖网络覆盖率低等。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已经通过《-年道路规划》《至年爱沙尼亚能源发展纲要》等文件来做出改善。欧盟也极力支持爱沙尼亚的基础设施建设,今年7月份正式批准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提出的波罗的海铁路项目,该项目预计年开工。因而我国投资者如果要进入爱沙尼亚基础设施投资市场,可以把视野放宽到整个波罗的海三国,以强化三国内部的互联互通为目标来改善这三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并进而强化它们和整个欧盟的一体化程度,这里还有很大的投资空间。
而爱沙尼亚也确实着力于吸引外资。它基本取消贸易管制,实行零关税和自由贸易的政策;对投资者开放所有领域,对外国投资者实行完全的国民待遇;取消外汇管制,可以自由兑换和汇出货币。上述政策框架为爱沙尼亚建立了一个良好的贸易投资环境,成功吸引大量外商直接投资,尤其是在年爱加入欧盟以后。在-年,爱沙尼亚共引进外国直接投资44亿欧元,年均4亿;而在-年,爱共引进直接投资95.2亿欧元,年均13.6亿。这些外国直接投资大多来自瑞典、芬兰和荷兰等国,而投资领域则主要集中在金融、房地产、通讯和交通运输等领域。
就对外贸易而言,尽管先后经历经济危机、欧债危机和乌克兰危机的冲击,但在最近十年里,爱沙尼亚的对外贸易在总体上保持了上涨的态势。根据爱沙尼亚统计局和全球海关数据库(GlobalTradeAtlas),年爱进口总额为.35亿欧元,比年上升0.37%,出口总额为.83亿欧元,比年下降1.85%。出口下降主要是因为爱沙尼亚的几个主要贸易伙伴经济不景气,比如芬兰、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以及欧盟制裁俄罗斯导致爱俄贸易下降。
五、爱沙尼亚投资政治风险分析
一般来说,在爱沙尼亚投资的政治风险比较低,在《全球风险报告》中排名第28位,是较为理想的投资对象国。
第一,就内部经济政策等因素来看,在爱投资环境还是不错的。爱实行零关税和自由贸易政策,对外国投资者实行完全的国民待遇,政府很少干预外国企业投资。不仅如此,爱沙尼亚还实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即对于企业利润中进行再投资的部分可以免征所得税;而且,企业享受出口产品免征20%增值税的待遇,这一政策虽然在爱加入欧盟以后被要欧盟要求取消,但目前仍旧在执行当中。只是中国在爱企业仍旧较少,因而对于相关政策的了解有待进一步提升。
第二,就地缘政治来说,自从年底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在爱投资的政治风险开始有相对上升的压力,但幅度不是不大。由于俄罗斯和北约的关系日益紧张,而爱作为俄罗斯的邻国,同时又是欧盟的成员国,就面临着更加动荡的地缘政治环境。在最新发布的“年恐怖主义和政治暴力风险地图”(TerrorismPoliticalViolenceRiskMap)中,全球风险咨询机构怡安集团(AON)就因此把爱沙尼亚的风险等级从“可忽略的”(negligible)上升为“低的”(low)。
第三,爱沙尼亚国内民族多元化,社会状况相对比较稳定。在遵循欧盟对俄罗斯的政策框架的同时,爱沙尼亚也必须考虑到自己不同于欧盟其他国家的、和俄罗斯的特殊关系。这种特殊关系主要体现在爱沙尼亚和俄罗斯接壤,而且境内有24.8%的人口是俄罗斯族。这使得爱沙尼亚必须慎重考虑以避免不同民族因不同的语言、文化、历史、政治观点而分裂,犹如乌克兰所经历的那样。因而爱沙尼亚在疏远、防范俄罗斯的同时,也遵循波罗的海三国传统合作的框架,寻求缓和与发展和俄罗斯的关系,如前文述及的对俄外交关系所说的。
第四,爱俄关系存在波动性。事实上,使得爱沙尼亚和俄罗斯关系紧张的因素早在乌克兰危机爆发以前就已经存在。自从年脱离前苏联以后,爱沙尼亚实行市场经济改革,成为全球最自由开放的经济体之一,不断加深和欧盟的经济、贸易联系,在年加入欧盟以后,积极融入欧盟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推动欧洲一体化。这使得爱沙尼亚和俄罗斯越走越远。
年底爆发的乌克兰危机打断了逐步走向正常化的爱俄合作,暴露出了两国关系中的紧张因素。爱沙尼亚遵循欧盟的对俄制裁计划,在贸易、金融、交通运输等领域对俄实施制裁。结果仅年上半年,爱沙尼亚和俄罗斯之间的铁路运货量下降20%,爱方直接经济损失约5亿欧元。作为反击,俄罗斯在年底宣布禁止进口爱沙尼亚农产品。今年8月份,哈萨克斯坦追随俄罗斯脚步,宣布禁止从爱沙尼亚进口鱼类产品,进一步加剧了独联体和爱沙尼亚及其他欧盟国家之间的摩擦。
虽然面临着乌克兰危机带来的对俄关系紧张,但是爱沙尼亚的国内政治环境仍旧比较稳定。在今年3月份,爱沙尼亚执政的改革党在议会选举中险胜亲俄的中间党,稳定了政治环境,避免在对俄问题上的进一步分裂,使得爱沙尼亚得以延续疏俄、亲欧的对外方针,避免政治动荡。
第六,外来投资企业要真正“落地”,还必须学会妥善处理与当地民众与工会等社会组织的关系,同时要尊重当地风俗习惯,重视环境保护与维护生态。作为欧盟的成员国,爱沙尼亚在劳工、环保等方面对接欧盟的高标准。如此才能规避投资项目可以真正与当地人民的需要相结合,又不会受到此类来自当地文化、习俗和社会的“软”风险影响。
最后,出于以上原因,怡安在“年恐怖主义和政治暴力风险地图”中提升了爱沙尼亚的风险等级。但是综合来看,它的风险仍旧是“低的”,在东欧,乃至整个欧洲都并不算高。保持了国内政治环境的相对稳定,再加上自由开放的投资贸易政策,爱沙尼亚的投资环境仍旧是值得期待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