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用精神作了一幅画,像三岁涂鸦,

一般人看不懂齐白石的画,因为齐白石的画你要从“精神”层面去理解。好在齐大师的绘画原则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还留几分相似的供我们这些俗人去欣赏,那些不似的留给那些雅人去欣赏。

齐白石的画很值钱,但争议也很大。往往一些俗不可耐的画,一拍就是几千万,比如齐白石喜欢画老鼠油灯,画苍蝇,画蟑螂,等等这些文人所不齿的题材。齐白石却画地不亦乐乎,一张就卖几十银元,一个老百姓一年也赚不了这么多。

齐白石

这些很俗的题材有意思吗?专家费了很大的劲,硬说出了一个词——这是童趣。齐白石当时都饿得快要饭了,还有童趣?这些生硬的解释很难说服大家。

齐白石与其说他是一位画家,不如说他是一位精明的商人,因为他知道画什么不重要,有人捧最重要

我们从齐白石结交的贵人可以看出,他的“目的性”很强,就是要依附权贵,让自己的画值钱,画的好不好已经无所谓了。

齐白石结识的第一位贵人胡沁园,当地一位很有势力的绅士;第二位贵人陈师曾,当年北京画坛头号人物很有影响力,还有四川的一位军阀王瓒绪等等,都是背后捧齐白石的人,换上你也能红了。

李可染一句“神来之笔”,把齐白石这幅“儿童画”捧红了,这分明是涂鸦嘛

齐白石质量最高的画,应该是七八十岁时画的画。思维清晰,手脚麻利,很符合“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标准,虽说争议也很大,但总归来说还是有水平的。

可他九十岁以后画的画,就不太行了,标准偏向“不似了”,你可能端详很久也不知齐白石画的是什么,如同三岁小孩涂鸦。有人说齐白石这时是老糊涂了,手脚思维都不听使唤了;也有人说齐白石这是在用“精神”画画,完全抽象了。我们来看一幅齐白石用“精神”画的一幅画,下图:

齐白石画的葫芦

这幅画就是齐白石98岁时画的一幅葫芦,其实齐白石也就活到95岁,写个98岁让人匪夷所思。如果你把这幅画的题款抹去,我说这是一位幼儿园的小朋友画的,你可能都会撇撇嘴——我儿子画的比它强多了。你肯定不相信这是齐白石画的,还拍卖了多万。

幼儿园小朋友画的葫芦

绘画大师李可染却称齐白石的这幅葫芦,是“神来之笔,绝了”。你能看出齐白石的这幅葫芦图,哪一笔是神来之笔?葫芦不但画走形了,还给画“破”了,都能看到后面的葫芦了。真想请教一下李大师,这神来之笔是指哪一笔?

齐白石的葫芦

齐白石还是能画好葫芦的,上图就是齐白石早年画的葫芦,大写意葫芦的叶子,飘飘忽忽在风中摇曳。亮黄色的葫芦横躺在地上,构图恰到好处,你稍微移一下位,就不完美。小蚂蚱如点睛之笔,让整个画“活”了起来,这幅葫芦图堪称齐白石的精品之作。

可这幅精品葫芦图拍卖价只是区区几十万,远不及齐白石用“精神”画的那幅多万的葫芦图。我觉得李可染对这幅图的评价起了关键作用——神来之笔,意思是齐白石用“精神”画的这幅葫芦图是齐白石的巅峰之作。都捧成这样了,能不卖高价?这画你是怎么看的?你也可以谈一谈。

原创作者:墨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langa.com/aysc/108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