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艺术中心再出特展朱艳华绮故宫博

白癜风网址 http://m.39.net/pf/a_4639376.html

漆工艺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在跨湖桥遗址发现了距今八千年前的漆弓,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七千年前的漆碗。随着历代漆器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漆器品种日益丰富。即使在历史进程中陶瓷器取代了其在餐饮实用器上的地位,漆器仍以华贵和含蓄兼容的特质,延续至今。

乾隆朝初期,清代国力进入鼎盛时期,从而奠定了宫廷工艺美术空前发展的基础。乾隆皇帝文治武功可谓志得意满,一生追求完美,在宫廷生活中也彰显出其性情和品味。在众多工艺门类中,漆器得到乾隆皇帝喜爱,以至于宫廷中所用漆器呈现出繁荣景象:清代内务府造办处、苏州织造等承揽了宫廷用漆器,而乾隆皇帝亦经常亲自督导,并提出明确要求,致使漆器种类异常繁多,其工艺主要分为素髹、描饰堆起、雕填剔刻、镶嵌等。其中剔红在雕漆工艺中因受乾隆帝偏爱更是大量制作。

雕漆

文献记载雕漆工艺唐代已有,在宋元明时期发展兴盛,清代宫廷用雕漆在乾隆朝恢复制作,总体在继承明代雕漆工艺的基础上形成自身时代特色,并大量制作。器物种类繁多,在使用功能方面,从朝廷典章到日常生活用具,无不包含。体量从大到数米宽的屏风宝座、小到盈寸高的墨盒烟壶,应有尽有。各种器物均造型端庄,色泽鲜艳,雕刻精细,锋芒深峻,构图严谨,布局繁密。装饰内容丰富,常见山水人物、花鸟鱼虫、龙凤瑞兽、文人典故等。乾隆朝雕漆工艺达到极致,将古代雕漆工艺推到又一个高峰。

▲乾隆款剔红“雅集宝盒”

高12厘米口径32.8厘米足径26.3厘米

清乾隆

盒圆形,顶、低平整。弧壁,子母口。外髹红漆。盖面圆形开光内山石错落,修竹茂密,山松遒劲,一雅士松下抚琴,二雅士席地交谈,其中一人手握拂尘,有布道神情,是为“雅集图”。壁雕团花,三三两两,聚散自然。盖内中央阴刻戗金“雅集宝盒”器名款。外底中央阴刻戗金楷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雅集是古代文人特头的生活方式,以清谈、宴游、赏古、品茗、赋诗、作画、弹琴、下棋、读书等表达其超凡脱俗的性情。雅集图多以灵山秀水、茂竹古柏为背景,几名高士谈笑畅游其间,为一类经典的装饰题材。

▲乾隆款剔红海兽图圆盒

高6厘米口径15.2厘米

清乾隆

盒圆形,平顶,平底,以子母口分出上下。通体髹红漆,满雕落花流水纹,波涛中三只海兽出没游戏。盖、底纹饰互为对称,系同一幅画稿的正反两面。盖内中心阴刻戗金楷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该盒绝妙之处在于水纹细若毫发微芒,纹间等距平行,不见任何错漏之处,匠人运刀之精准令人叹为观止。

▲剔红缠枝莲纹开光博古图柜

高61.8厘米宽37.8厘米厚22.5厘米

清中期

柜立式,中置立柱,门对开,内设二抽屉。柜身三面髹红、黄色漆,红漆部分雕饰缠枝花卉或香草纹,作为柜体与柜面开光图案的边框。开光内黄漆锦地上,镶嵌八幅由花瓶、盆景、香炉、书册、水丞、如意等各种吉祥纹组成的博古图。

此立柜装饰工艺不同于传统雕漆,画中图案以木雕作底,涂漆后再用钉子固定在所需位置,宛如彩漆雕刻一般。该工艺也被称作“假剔彩”,明代已有使用,清代亦用此法制作大型器物。

▲剔红寿山福海图插屏

插屏通体髹红漆,两面雕刻纹饰。一面海水宽阔,船帆点点,正中浮一仙山,山上层峦叠嶂,殿宇楼阁鳞次栉比,海畔树木掩映,寓意“寿山福海”。另一面在黄漆地上雕红漆福寿字六十对。底座三层相叠,满雕红漆纹饰,复杂精美。乾隆时期,插屏多为陈设、欣赏之用,常以百子、鹤鹿、龙凤、花卉为饰,寓意吉祥。

▲剔红八吉祥云蝠纹香舫

通高67.5厘米长62厘米宽20厘米

清中期

“舫”即船也,上部为舱,下部为舟。通体髹红漆,舟身两面浮雕莲托八吉祥纹。舱楼分三段,前舱为四角亭式阁,上雕锦纹;中舱略低,镶嵌花格玻璃,顶上立龙头桅杆,上挂旗幡;后舱两面雕云蝠纹。船头、尾设置四个抽屉,为存放香料之用。

乾隆时期,工匠尤汕制作自出机杼、标新立异的工艺品。这件香舫完全以陈设赏玩为目的,尚无前例。

描饰与金漆

在漆工艺中,描金、描彩漆、描油等可以归类为描绘纹饰的工艺技法。雍正、乾隆两朝大量制作描金漆器,其中又可分为传统技法和仿洋漆技法两种。描彩漆在战国、汉代已盛行,纹饰飘逸,为一时之盛。自唐、宋以后,描彩漆品种逐渐式微,清代宫廷所作描彩漆不多,却具有很高工艺水平。描油显现的颜色弥补了色漆不鲜明的缺憾。故宫博物院珍贵的描油作品都是清代制作,虽无铭文,但从其色彩之丰富、做工之精美方面看,当为乾隆朝作品。

金漆器雍容华贵,清代宫廷曾大量制作。据文献记载,金漆在雍正朝即有所制作,但数量不到。乾隆朝制造量较大,装饰题材丰富,其中以寓意吉祥和仿生题材为多。

▲黑漆描金福寿纹团寿式盒

高5.3厘米口径29.2厘米

清乾隆

盒木胎,团寿字形。通体髹黑漆为地,描金为饰。盖面绘团寿蝙蝠纹,寓意“福寿双全”。侧壁环绕仙桃、灵芝、翠竹的报告折枝花卉。盒内盛装画轴4个,分别为《万寿长春》、《万年一统》、《月殿天香》、《尧阶冀莱》,均为礼部侍郎关槐所绘。

此盒样式独特,设计巧妙,兼具观赏与实用性。因为这种形制的漆盒并不多见,且画卷恰好能够收纳如槽中,因此后人推测,此盒极有可能是专为盛装这四幅画卷所制。

▲金漆瓜瓞纹瓜式盒

高10.5厘米长21厘米宽16.2厘米

清中期

盒木胎,瓜式,子母口,一段结瓜蒂形纽。通体髹金漆,其上采用识文描金工艺装饰三只蝴蝶在丰收的瓜田中翩跹飞舞,寓意“瓜瓞绵绵”。瓜间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蝶翅鳞粉亮泽,舒展优美。盒内髹褐色漆,饰洒金地。

“瓞”即小瓜,始生时虽小,但逐渐生长,蔓延不绝,因此被赋予子孙昌盛之意。传统“瓜瓞绵绵”图案分为两类:一类为瓜连藤蔓枝叶;另一类穿插蝶纹,因“蝶”与“瓞”谐音之故。据《故宫物品点查报告》记载,此盒“内盛雕玉鼻烟壶四个”,原藏于紫禁城永寿宫。

▲描油锦纹嵌玉河图八卦纹八方盒

高24.3厘米口径20.3厘米

清中期

盒木胎,八方形,含三层、一盖。通体采用描油工艺,描绘八方花瓣锦纹和卐字纹。盖面中心嵌圆雕青玉“河图”像为纽,一批骏马踏行在急湍的河流之中,回首远眺,背驮阴阳鱼图。纽饰周围环镶铜鎏金嵌墨玉八卦图。盖内、盒里及外地俱髹黑漆。

“河图”出自《易经·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相传上古时代,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据此演成八卦。

戗金彩漆与填漆

清代康熙朝比较盛行制作戗金彩漆器,雍正朝的制作虽有档案记载,但实物所剩无几。乾隆朝是戗金彩漆工艺蓬勃发展时期,不仅制造量大,而且精品也多。其突出特点是戗金浓厚,色彩鲜艳,纹饰精细,整体装饰光华亮丽,具有浓郁的宫廷色彩和气息。

填漆工艺在乾隆朝得到重视。填漆作品表面平滑细腻,含蓄内敛给人以蕴藉之美感。其制作工艺复杂,颇费工时,又因难于操作,致使装饰一般以规范性的纹饰为主,如锦纹、缠枝莲纹等,一器之上布满重复的精致纹饰,纹饰虽单一,却显素净雅致。

▲填漆荷叶式盘

高4厘米长25.5厘米宽16.8厘米

足长16.4厘米足宽8.7厘米

清中期

盘木胎,荷叶式,边缘翻卷,平底。盘内、外髹绿漆为地,填红漆筋脉。盘心饰四朵莲,叶脉从中央射出,末端出叉状分枝,直抵盘边。叶脉之间以黄漆填饰卷草纹,线条柔美流畅。

此盘造型仿明代样式,在清宫旧藏中独此一件。

▲戗金彩漆海屋添筹图双桃式盒

高13厘米长30.7厘米宽21厘米

足长26.4厘米足宽16厘米

清中期

盒木胎,双桃相连式,子母口,平底。通体髹朱漆为地。盖、器戗金花纹内填红、黄、黑、绿漆,表现海水江崖,云兴霞蔚。海天之间,苍松翠柏相互掩映,其间筑有仙山楼阁,阁前设台,上立一投壶,壶内有筹,远处数只仙鹤衔筹而来,欲掷筹入壶中,意为“海屋添筹”。里及外底俱髹黑漆。

“海屋添筹”典出苏轼《东坡志林·三老语》:“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辙下一筹,尔来吾筹已满十间屋。”因此,海屋添筹为象征长寿的吉祥图案之一。

镶嵌

镶嵌漆器有多种,为了分类上的方便,这里主要分为嵌螺钿和百宝嵌。

螺钿有薄厚之分。厚螺钿一般呈白色,又称硬螺钿;薄螺钿相对厚螺钿而言,呈现多彩华光,亦称软螺钿。乾隆朝漆器所嵌螺钿则厚、薄兼有,风格多样,各有千秋。

百宝嵌漆器,就是在漆器表面镶嵌经过加工的、精美的珍贵材料,这些珍贵材料经过设计组成图案,从而达到装饰华美的目的。据文献记载,明代晚期漆器上始有百宝嵌工艺,但流传作品罕见。清代百宝嵌漆器明显增多,大道宫殿陈设的挂屏、立柜,小到桌几上的盒、遐、文具等,琳琅满目。

▲红漆嵌螺钿团花纹攒盒

高10.7厘米口径35.6厘米

清中期

盒木胎,子母口,顶微隆,底略凹。通体髹朱漆地。盖顶中心嵌铜鎏金团寿字。外壁散布黄白相间、大小不一、样式各异的螺钿团花,或三两相叠,或单独装饰,与朱漆地颜色、质感对比强烈,更显灿烂。内盛小攒盘九个,中间为一圆盘,上饰描金团寿字,周围八个团扇小盘内亦用描金工艺表现姿态各异的蝙蝠,描画精细,鲜亮如新。内外纹饰相互结合,取“福寿双全”之吉祥寓意。

此盒将各式团花集于一体,布局看似随意却内含章法,色彩绚丽奢华,宫廷气息浓郁。

▲紫漆描金嵌玉石花卉纹盒

长37厘米宽37厘米高13厘米

清中期

盒作八方形,木胎。盒面髹紫漆,以青玉、白玉、玛瑙、碧玺、蜜蜡、珊瑚、绿松石、黄杨木、染色象牙等材料镶嵌岁朝(音召)清供图。居中者是一件大吉葫芦瓶,内插南天竹和梅花各一支;其右为两株盛开的水仙;其左是一缸金鱼;背后有一支松柏;前方则放置葡萄、柿子、石榴和罄。他们都是冬季清雅的案头陈设,也是吉祥图案中常见的组成元素。盒盖侧面则以金漆为地,绘画缠枝花卉和回纹等。

盒面镶嵌材料丰富多彩,并综合运动了巧色、填金、雕漆等手法,工艺精湛,寓意吉祥。

仿漆瓷器

乾隆皇帝兴趣广泛,在工艺品制作方面喜欢进行各种尝试和探索,其父雍正皇帝就已经在不同工艺之间借鉴造型,仿制纹饰或纹理。乾隆朝宫廷用器除仿生、仿古外,其他不同材质和工艺之间的交叉仿制,成为清代宫廷用器的亮点之一,瓷器仿漆器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类。仿漆器一般光亮的釉色去接近漆的颜色,如防脱胎朱漆菊瓣式瓷器,利用雕刻瓷胎的技法仿制雕漆,均使人真赝难辨,堪称一绝。这种效仿形式,也是帝王游戏工艺情趣之所在。

▲乾隆款仿朱漆菊瓣式盘

口径16.8厘米底径9.9厘米高3.4厘米

清乾隆

盘呈菊瓣式,敞口,浅弧腹、高圈足。全器内里及外壁施仿朱漆釉。内底以金彩书隶书体乾隆御制诗《咏仿永乐朱漆菊花盘》,落款“乾隆甲午御题”后,钤“乾”字圆印及“隆”字方印。外底施仿黑漆釉,刻楷体“大清乾隆仿古”六字三行款,款字填金彩。

盘中所题御制诗《咏仿永乐朱漆菊花盘》,为乾隆三十九年皇帝专为清宫仿明永乐朱漆菊花盘所作。此类菊瓣盘颇得乾隆帝喜爱,除专门为其题咏御制诗外,御窑厂还照其式样烧造仿朱漆釉菊瓣盘。此盘即为一例,其与同款式漆器几无二致。但是御制诗原文中“博士品同谢青喻”中的“同”,在此盘内描金为“用”。

仿漆釉为清代景德镇御窑厂创烧的新品种,可见有仿朱漆、仿雕漆、仿黑漆、仿漆嵌螺钿等。其均属低温釉,以创烧于乾隆朝的仿朱漆及仿雕漆最为常见。此盘即为乾隆朝仿朱漆釉的典型代表。

▲乾隆款脱胎朱漆菊瓣式盖碗

口径10.8厘米高9.8厘米

清乾隆

碗身与盖均作菊瓣式。夹纻为胎,极为轻巧。外罩朱漆。碗心髹黑漆,并刻乾隆帝丙申年(年)所作御制诗。盖纽刀刻填金篆体“乾隆年制”双行四字款。

此类脱胎朱漆菊瓣式碗、盘现存尚多,系乾隆皇帝命苏州工匠仿照旧器样式成做。据现存清宫内务府档案,最早记录始自乾隆三十八年(年)。皇帝对仿品显然十分满意,曾两次作诗题咏。碗内所刻者,即称赞脱胎工艺制成的菊瓣是盖碗比真花还要轻巧。

漆树一般都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一棵漆树它的整个生命周期只能割出10公斤左右的生漆,割漆时的刀口还不能超过十刀,每割十天需歇十天,每割一年需歇一年。因此古时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故宫博物院藏漆器1.8万多件套,其中以清代漆器数量占比最大,尤其以乾隆朝为代表的清中期漆器为漆器藏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展览是嘉德艺术中心和故宫继年合作推出《故宫博物院藏宫廷器座展》、年推出《妙宝庄严——故宫博物院藏法器展》之后的又一次合作。

展览信息:

往期文章

图画众生:河西画像砖上的古人生活

秘境——秘鲁安第斯文明探源

万年永保-首博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

千年梦,回响堂;百年望,满目苍。

珠环合浦历劫重光

感谢您的阅读!

DayDay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langa.com/aysc/83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